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教学中心。
“政策在纸上,企业在雾中。”某能源国企高管手握《自然垄断环节改革方案》,却对“网运分离”如何落地一筹莫展——这正是2025年管理者面临的真实困境。当国家密集推出国企改革、数字经济等政策时(政策依据:《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》“推动国有企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”),企业却因缺乏政策触达与行业对标路径,陷入“知道方向,找不到路”的僵局。
政策落地无参照
政策术语抽象(如“竞争性业务市场化”),企业缺乏标杆案例参考,实操时易偏离政策意图。
行业壁垒难突破
垄断行业(能源、金融)长期封闭,管理者难窥他企改革经验,陷入“自我摸索”低效循环。
转型路径不清晰
数字经济、国企混改等新命题缺乏成熟模式,企业恐错失政策窗口期。
根据2025招生简章,该项目通过 “课题研究+学术活动”直连政策与企业:
国家课题联动:学员可加入财经院“国企改革”“产业政策”课题组,走访政策试点企业(如电网分离、铁塔公司重组),获取内参级实操案例;
导师资源导入:社科院博导(如何德旭、荆林波)带队参访其顾问的央国企,现场解读“党委会-董事会权责边界”等治理难点;
跨行业对标:课程设置 “科教文卫产业经营与管理”等模块,组织医疗、文创领域创新企业参访,打破行业认知壁垒。
政策制定者同行:与参与政策起草的导师(如中央政治局授课专家)共同调研,洞见政策底层逻辑;
企业案例学术化:参访后由导师指导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结业论文/行业报告,提升企业决策话语权;
资源长效转化:融入财经院“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”等平台,持续获取参访企业合作机会。
2025级社科院工商管理在职博士班实行 “限额40人”机制。目前北京/上海/广东三地班次开放补录通道,政企参访资源将按报名顺序优先匹配:
提交企业痛点案例:在报名材料中附改革难点说明,优先匹配对口参访项目;
锁定课题参与权:入学即申请加入“数字经济监管”“国企治理”等年度课题,深度对接政策试点;
优先导师双选:选择夏杰长(产业政策)、贺俊(工业经济)等博导,获取参访绿色通道。
参访的意义不在“看”,而在把别人的战场变成自己的沙盘。
立即咨询在线老师,获取政企参访方向补录评估表
(人工通道开放至名额满额,提交后请主动联系在线老师确认进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