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教学中心。
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,但缺乏分析能力的会计人,就像手握油桶却找不到打火机。财政部《会计改革与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》(财会〔2021〕27号)明确要求:“推动会计职能从核算向战略决策转型,强化数据资产价值挖掘能力”。然而,当欧盟《碳边境调节机制》(CBAM)过渡期规则(2023年10月-2025年12月)落地、国际会计准则修订频率显著提升(IASB官方公告),许多会计人发现:Excel公式难以应对碳排放数据建模,传统统计方法在跨境税务合规中频频失灵,战略决策时缺乏数据支撑的底气——这些正是社科院会计学在职博士课程直击的靶心。
政策压力:财政部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》(财会〔2023〕11号)要求企业建立动态数据建模能力。
课程解法:必修课《智慧财务与智能财务分析》由社科院教授授课,系统教授Python脚本开发技术。学员通过构建自动化申报工具,将手工数据处理升级为智能建模,显著提升效率。课程同步覆盖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案例,解决分布式记账合规难题。
行业挑战:欧盟CBAM要求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,传统统计方法难以支撑多维分析需求。
课程解法:专业必修课《实证研究方法》通过复刻企业级案例,训练学员掌握“数据清洗-动态建模-战略决策”全流程。《高级定量数据分析》模块引入回归分析、聚类算法等工具,直接应用于跨境税务合规、成本优化等复杂场景。
政策导向:国务院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强调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。
课程解法:方向选修课《战略财务管理》由旭院长领衔,学员参与《数字时代下的企业智慧财务》国家课题,通过真实并购案例学习数据驱动的资本运作模型。课程同步覆盖RECP条款智能检索系统应用,构建企业级跨境交易数据库。
课程设置的三大核心价值
学制设计:两年周期(1.5年课程+0.5年论文),每月集中2天授课,兼顾工作与学习节奏。
交叉赋能:《金融学原理》与《现代管理会计》联动教学,开发智能预算管理系统,实现从财务核算到战略管控的跨越。
2. 政策衔接:合规与创新的动态平衡
专项研究组:“数据资产入表”方向选修课提供欧盟CBAM申报模板,直击2025年碳关税合规痛点。
政策工具箱:课程配套《国际准则对比工具包》,覆盖IFRS 18/19号准则修订要点(IASB公告),提前应对准则变动风险。
3. 生态赋能:学术与实战的双向贯通
智库资源:加入财政部碳会计专家库支持的课题组,调用实时政策数据支撑论文研究。
成果转化:优秀论文可推荐至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年鉴》,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企业战略决策。
行动窗口:限额补录进行中
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计学高级课程班限额招生,补录通道即将关闭:
学术背书:结业证书加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钢印、红印、校长印,助力职称评审与职业跃迁。
立即行动:咨询在线老师,抢占补录名额。